我是来自中地香港公司土力工程部的同事黎倬宏, 非常开心有机会同大家分享自己在中地香港公司的心路历程。

脑海有个画面好记得, 到现在都经常从脑海里面跑出来。故事要追溯到2009年, 当时我是一个17岁会考中学生, 其实当年不太清楚自己的目标, 是一个为读书而读书, 但又不喜欢读书的年轻人。最后, 会考成绩当然不佳, 我记得当年会考我只有13分, 差1分才达到到14分的合格门坎。当时收到成绩单好无助, 不知道未来的路要怎样走, 就只好选择了去读中六中七。有一日上学的途中, 在窗外面看见有地盘工程在进行中, 当时就种下了读工程这个想法。两年后高考成绩还是一般, 达不到入大学的门坎。当时19岁的自己, 就报读了IVE的高级文凭。在最后一期的实习课程, 就被分派去做works supervisor。
刚刚踏入职场的我,当然觉得所有事情都好新鲜好有挑战性。初初开头发现原来我的工作就是了解地盘的每天运作,以及地盘需要的工程内容,但两三个月之后,渐渐发现我每次都是被通知地盘将会发生什么事情,有什么工作要做,我自己就好像一个局外人,从来都不会参与地盘的安排及分工。后来就发现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,承建商才是整单工程合约的灵魂,渐渐地就会想自己应不应该继续做works supervisor。机缘巧合之下,我就鼓起勇气问了当时那单合约的site agent, 我记忆很深刻, 当时问了他两个问题,第一个问题是作为一个大判怎样知道每日有什么要做,第二个问题就是问他,我有没有机会可以加入做大判。就是这一个机会,我就加入了中国地质的大家庭。
初初加入这个大家庭的我,很快就习惯了每日的运作模式,虽然很忙碌,每一日要付出好多体力去检查不同斜坡地盘,但是我觉得很开心很充实,就好似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, 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, 每日努力去冲,有着非一般的精神食粮,每日都有不同的挑战。另一方面每日都有知识的增长, 慢慢累积更多的经验。与此同时,当时自己报读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学士学位,我记得当时生活模式是日间返工夜晚返学的生活,当时平均每星期需要返4晚学,每日放学平均到晚上10:30了,定期还有不同大小考试及assignment, 那时候我的写字楼是在葵涌,每次都是赶5:30的巴士坐车回红磡,每当去到学期尾考试基本上整日都会在图书馆度过,这种生活模式足足有四年。当时的压力,是不能用文字去形容,现在想起来,都不知道当时在哪里找到这么大的动力及目标。当时很多同学告诉我, 您在大判上班, 晚上还要回大学上学, 是不可能的, 还要在一间工作压力大及辛苦的公司, 更加没有可能毕业。当时有一位前辈对我说,您现在需要的是一张入场劵, 就算有多艰辛, 您都要坚持下去。大学文凭 对于您的工作及职业发展都是必需的。简单作为一个合约的site agent, 最基本都需要大学毕业。当时公司好鼓励我去读书, 进修自己, 间中知道我有功课要交, 有考试, 都会叫我早点回去休息及准备当晚上学的功课, 这种人情味都是我其中一个动力来源, 从而鼓励及推动我去努力为自己事业去奋斗, 去读书增值自己, 令我值得在公司发展自己的事业。
眨眼间, 四年时间已经过去, 我都成功大学毕业, 可以带上四方帽, 当然我都将这一份喜悦分享给公司, 等公司的领导可以知道, 我将来可以踏上另一个台阶。当公司知道我拿到大学学位, 我最估不到的是公司留了一个scheme A 的机会给我, 当时的GE人数很多, 如果按照拿到degree 的时间去排序的话, 基本上我都没有可能第一刻可以报名HKIE Scheme A的, 令我第一时间就可以完成scheme A 报名,相比我身边的朋友及同学们, 我多了一份机会可以走公司的scheme A程序, 到这一刻为至, 我身边的同学只有我一个完成了scheme A training, 他们大多数都是公司不会提供scheme A, 是因为他们内部竞争, 现有名额都留给了刚毕业的大学生, 到今时今日我都感恩公司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。
时间转眼间到了第七年,我都顺利完成了scheme A training,但在这个时候,我竟然产生了离开中国地质的念头,可能是在想是不是应该要出去走一走,去看看这个世界其他公司做工程的方式,又或者可能是七年之痒,在一间公司工作时间久了,慢慢地失去了当初入公司的冲劲和热情,所以最后考虑了几个月后我决定离开了公司到其他地方去闯。其实这个决定非常艰难,因为我要离开熟悉的生活模式,熟悉的人和事物,毕竟我在这一个公司,连续做了七年时间,虽然七年时间对比其他人讲,未必是一个好特别的事情,但每一件事都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份。最后我选择了在2021年12月离开了中国地质。
离开中国地质后半年时间,我加入了其他建筑公司,尝试担任了不同的岗位,去体验一下不同建筑公司的运作模式及处事方法。我是在机场工作,当时我负责的工作是整合地盘所需的temp work, 从而配合地盘所需及进度。刚加入的时候,我心目中也充满了热诚,希望把我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应用到新的工作。但是,新的工作模式我并不适应,主要原因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真的很少,每天的工作都靠电邮来往,依赖系统去记录及回报地盘进度,上司及组员之间的沟通很少,基本上可以一天都不说话,全部靠书信来往,令我感觉十分冰冷。每天的工作完成后,我都会上传到公司系统之中,等其他人查阅,其他人的信息我都可以在上网看到,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,更谈不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。另一方面,每天都只是重复文件检查工作,生活好像一个机械人,不知道整件事的来龙去脉,只是收到讯息需要做,那么你就去做吧。人与人之间的流动性很大,整个团队都是因为单一合约而聘请回来,团队之间都缺乏信任,队员间的文化都是希望不要负责任,尽量减低自己的工作就好了。在整个过程之中,其实我只是参与了一小部份,我不需要理会整件事的原因和铺排,不需要思考整件事情怎样去做,更加不需要去理会地盘安全,QS等等的工作,整个人都变得很单一化,每天只需要处理地盘工作就可以了。有时候我会在想,如果我是这间公司的GE, 我的成长背景非常单一,由头到尾只需要处理地盘单一部份的工作,其他地盘事情不涉及你的范围,你根本不需要过问,如果我热心去问,其他人只会觉得你是干涉其他人的工作,那么这是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吗?
在这半年时间,我把握住考牌的机会,我就在2022年1月报名考英国工程师学会,最初都没有很大信心,只是想试一试,而我考牌所写的内容,全部都是在中国地质工作期间累积的一点一滴,在我准备考试报告时间,我找回了很多在中国地质工作期间的回忆,原来这些回忆陪伴我七年的成长。这次考牌的主题我选择了泥钉工程,最主要原因是过去七年时间我每日都在运用,每日都在实习,从而形成一个根深蒂固记忆和根基。幸运地,我成功通过了考试,取得工程师资格,我好记得收到成绩单的一刻,我忍不住哭了,哭的原因很简单,就是回想起过去那段时间的辛劳和坚持,如果我没有这个机会去磨练,没有这个平台去发挥,没有这个空间去训练自己,我的根基没有可能打稳,所以从心底里,我都多谢公司,给了我这个发挥空间,从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年轻人,打造成一个成熟,不容易放弃自己的我。
在此之后,我有想过自己事业的路,应该如何走下去,身边有朋友提议我,不如加入政府,顾问公司做RSS, 工作轻松、压力较小,又不需要有承担。最后,我多谢领导再次给予我一次重生的机会,回到中国地质这个舞台,继续可以发挥,当我回到这个大家庭,我见回了好多熟悉的面孔,再次感受到温暖,而当日年轻的我,那股热血和冲劲再一次回来,可以同一班兄弟姊妹出生入死的感觉十分良好,每当面对每日大小问题,大家都可以同心协力一齐去想办法去解决,一起计划地盘施工及安全计划,一齐去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,而这些困难最终都能够迎刃而解。这种感觉十分良好,也令到我找回做工程的目标和完成使命的成就感。令我最感触的是,大窝口行人天桥一期工程能够顺利完成及对外开放,虽然我加入团队的时间比较短,所面对的辛苦比团队其他队员少,但是能够亲眼看见工程一个阶段的完工,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设施,令我感到无比兴奋。
目前香港建造业正值兴旺的时候,相信我们会继续面对不同的挑战和机遇,希望能够与大家一起共同努力,迎难而上,一齐面对不同的挑战,最终都能逐一击破。祝愿中地同事身体健康,家庭幸福。祝愿中地公司生意兴隆、蒸蒸日上。
(此文系黎倬宏在中地香港公司2023年会上交流发言,有删改)